2019年10月31日,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右三)获颁殊荣。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新举办“爱国情·逐梦者”主题演讲比赛。
去年,华新举办“健步走华新,同唱一首歌”活动。
华新新材(阳新)有限公司生产绿色环保墙材。
华新红河公司。
(湖北日报讯)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刚刚过去的2019年,百年华新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一年来,华新水泥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守实业报国初心,公司各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环保、高新建材、海外、数字化创新、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
公司先后获得了湖北省优秀企业(金鹤奖)、第二届湖北改革奖企业奖、中国上市公司金牛最具投资价值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殊荣。
2020年新年伊始,黄石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华新百年复兴基地项目因在该市促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具有示范作用,而受到黄石市委、市政府表彰。
科技创新打造“硬核”实力
2019年11月28日,连接咸宁市与荆州市的嘉鱼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这是华新水泥在万里长江上筑起的又一座“丰碑”,助力我省沿江市州迈入“长江大桥时代”。
“选择华新水泥就选择了质量和安全。”多年来,华新始终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助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包括被誉为“桥坚强”的武汉长江大桥到正在建设的十几座长江大桥均使用了华新水泥。
从1907年建厂至今,走过113年的华新水泥,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2019年,华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团队,应对客户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通过材料、设计和生产工艺创新,自主研发出超可隆牌超高性能瓦板产品、超高性能灌浆料产品、超高性能预制构件等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全年共研发产品22个,其中投产新产品10个,定型产品12个。
华新享有水泥窑、磨、篦冷机等系列技术专利30多项,是国内行业唯一能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整套万吨水泥干法生产线主机设备的企业,在装备制造领域拥有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国重器”。
2018年3月1日,华新水泥股份公司与市政府签署协议,总投资54.5亿元的华新“百年复兴基地”——华新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及华新新材料与智能装备制造科技园项目落户黄石。2019年底,科技园区建设正酣。其中,技术世界领先的热封方底阀口袋一期已投产了6条生产线,待全部建成10亿只包装袋生产线后规模世界最大。
面对数字经济浪潮,作为我国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代表,华新制定了“传统工业+数字化”的发展战略,在面对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中,启动了商业智能和工业智能的战略转型。
今年,通过与华为合作,公司SAP、HAF、商城、DL等业务系统将切换至华为云上,实现进一步降低公司IT整体运维成本,提升系统可用性,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华新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水泥厂“光灰”的形象,而且也从一家地方性水泥工厂,发展成为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及海外拥有150多个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建材集团,年均复合增长率连续20年保持近25%的高速增长,赢得中央、省市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绿色发展成就“环保先锋”
破旧的厂房、飞舞的粉尘、灰蒙蒙的天空……这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水泥厂。
行走华新水泥厂区,恍若置身一个大花园,绿树成荫,鲜花争艳,道路整洁,空气清新。“华新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要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发展。”总裁李叶青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垃圾围城,城市生活垃圾安全、无害化处置,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
破解难题,华新主动作为。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的研发和实践,目前已取得授权专利121项。与填埋和焚烧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技术优势明显:节约大量土地资源,无渗滤液和留存灰渣二次污染隐患,二噁英超低排放;成本低、经济性好,处理规模世界最大,燃料替代率高,节能效果好,普适性好,易推广。
2017年1月,华新“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水泥行业在水泥窑协同处置领域唯一获奖单位,有关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加快推广应用。
从“水泥摇篮”到“环保先锋”,华新为全国废弃物处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安全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华新在湖北、湖南、重庆、广东、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市运行和在建的环保工厂共计50家,年处置各类废弃物能力超过550万吨。
推动绿色发展,华新用项目说话。
2019年10月30日,华新绿色建材生态产业园和循环科技产业园高达146米的预热器封顶,预示着整个项目建设临近尾声。项目负责人李勇介绍,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的是年产285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及环保协同处置项目。
在循环利用方面,整个项目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将大大降低单位能耗;同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可协同处理每天3000吨的生活垃圾、工业危废等预处理可燃物替代燃料。
“我们不仅发明环保技术,我们自己也要环保。”李勇说,产业园内从原料进厂到包装出厂,项目全过程均为封闭式处理,没有裸露,杜绝污染,产业园变身绿色工厂。
扬帆出海花开“一带一路”
在中国水泥工业进入群雄并起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冲击、水泥制造业面临新机遇的大背景下,李叶青提出“十字型”发展战略,华新成功突围,走上了一条“由旧变新、由大变强”的快速发展道路,成为全国性水泥企业。
在成功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华新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海外,成为中国水泥“走出去”的先行者。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华新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成为“走出去”的先行者。2013年8月,华新塔吉克斯坦亚湾工厂顺利建成投产,迅速成为该国水泥市场第一品牌,帮助塔吉克斯坦首次实现水泥出口。
2014年,华新柬埔寨工厂建成投产,华新水泥替代进口水泥,大大降低该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2018年,华新乌兹别克斯坦项目得到该国政府批准,2019年5月项目正式开工,12月大窑合拢。而华新尼泊尔项目克服遭遇洪水的困难,在矿山、电力、道路等工作方面均取得了突破,预计在2020年6月投产。
2019年,华新收购了坦桑尼亚马文尼水泥公司,这是公司拓展国际业务以来,在非洲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首个海外并购项目,标志着公司成功冲出亚洲,开启了布局非洲的发展步伐。当年,华新还完成了吉尔吉斯项目的收购和交接,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中亚区域的领导者地位。
截至目前,华新在“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建设和收购了7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运营及在建水泥产能达到约1000万吨。
随着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快速发展,华新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
2019年11月,由华新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的来华留学生实习基地在华新业务中心挂牌,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尼泊尔、科特迪瓦等40多个国家,分别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四所高校的近百名留学生,实地感受了百年华新的发展成就和文化底蕴后,他们表示,希望能申请到华新工作或实习的机会。
助力脱贫共享发展成果
不久前,国家民委命名183家单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其中,华新水泥是建材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本次湖北省入选单位中唯一的一家企业。
发展一处,造福一方,是华新水泥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华新西藏公司是藏鄂两地政府积极落实中央援藏工作精神的示范项目,为西藏地区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多个,周边受益农牧民达千余人。
“我只有初中文化,刚到水泥厂的时候只能做最简单的力气活儿,湖北来的技术员手把手地教我,公司还选派我去湖北总部参加培训,如今,我在技术和管理上都能独当一面。”藏族同胞白玛旺久用汉语流利地说。
白玛旺久是西藏山南乃东县结巴乡人,他从一名水泥公司临时工做起,升任粉磨车间主任,收入也从开始的每月4千多元上升到现在的1万多元。
随着该公司规模和效益上升,越来越多的当地农牧民走进了工厂。白玛旺久结婚后,妻子也应聘进了该公司,如今是矿山部的巡检工,每月5000多元的工资,他的弟弟也学了一手焊工活儿,如今全家人月收入超过2万元。
该公司员工中,有三分之二是藏族同胞,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企业骨干,有的还走向了负责人岗位。
此外,华新水泥的用电比例占山南地区的40%,带动了矿业比如砂岩、混合材等山南当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华新水泥已变成了当地经济“造血”功能强大的“发动机”。
华新还在云南、贵州、鄂西南等民族地区大力实施“造血式”产业项目援助,通过培育民族地区支柱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华新目前有白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员工1409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9%。
华新秭归公司作为当地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被当地政府评为“精准扶贫优胜单位”。
73岁秭归的贫困户向祚庆早年丧子,受到很大打击,性格大变,除其妻之外,无一村民敢接近,成了当地有名的“怪人”。为打开老人的“心门”,华新秭归公司第三支部书记王时自己掏钱帮他免费装自来水,给他送米和油,隔三差五嘘寒问暖,最终打动了向祚庆。老人的精神头越来越足,日子越来越好。
面向未来,华新提出了新的梦想:到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和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规模上翻一番,为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沐浴着创新发展的浩荡春风,秉承实业报国的初心,百年华新不负韶华再启程,正朝着下一个百年阔步前行。